本校與MIT合作,「龍門計畫」順利完成

計畫報導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1期
2012-09-04
國科會補助任務型導向團隊赴國外研習(以下簡稱龍門計畫),旨在提供國內研究人員赴國外研究機構研習之機會,以收國際交流、提昇研究水平之效。本校臺文所梅家玲教授、外文系雷碧琦教授、音樂所沈冬教授及研究生所共組的研究團隊,與麻省理工學院就「數位時代的文化流動:華語世界中的性別、文類與地域政治」進行合作研究,團隊成員皆感謝國科會提供本次補助,也自我期許日後能延續此次交流成果,就相關議題持續深耕,開展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This is an image
撰稿 : 馬翊航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國科會補助任務型導向團隊赴國外研習(以下簡稱龍門計畫),旨在提供國內研究人員赴國外研究機構研習之機會,以達國際交流、提昇研究水平之效。過去所補助之研究團隊,全數為理工醫農領域,此次本校臺文所梅家玲教授、外文系雷碧琦教授、音樂所沈冬教授及研究生所共組的研究團隊,與麻省理工學院(以下簡稱MIT)的鄧津華(Emma J. Teng)教授、Peter Donaldson教授,就「數位時代的文化流動:華語世界中的性別、文類與地域政治」進行合作研究,為第一個以臺灣人文研究為主的跨領域合作計畫,意義不凡。該計畫旨在結合數位典藏與人文研究,除三位教師分別前往 MIT進行短期交流外,並選送臺文所博士生馬翊航赴MIT進行十個月的研習,日前所有交流研習行程已順利執行完畢,並有豐碩多樣的交流成果。

        其中,梅家玲教授與鄧津華教授就文化流動中的「婚姻、身體與性別政治」、「東西方文化翻譯與轉介」、「報刊與常民文化」等論題進行研討,並協助梁敏敏老師建置MIT華文作家網站中的臺灣作家部分。沈冬老師則就六、七○年代臺灣國語流行曲壇的女歌星文化與社會流動部分,前往MIT蒐集資料,並就大眾媒體、音樂文化、女性形象、中國想像等問題進行研討。雷碧琦教授則和Peter Donaldson教授合作,參與建置「全球莎士比亞資料庫」(Global Shakespeare),將1960與1970年代大專院校學生所搬演的莎劇進行電子化數位典藏。此一計畫隨後獲得本校數位典藏中心的軟體及人力支援,以及校方的經費補助,除進一步發展建構全方位的「臺灣莎士比亞資料庫」,並將此資料庫與MIT原有資料庫相連結,透過MIT的龍頭地位,將臺灣的演出推廣到世界,如此將可大幅提升臺灣的能見度,推廣臺灣的人文藝術成就。
 
       2012年6月臺大莎士比亞論壇舉辦第六屆國際研討會「跨媒體的莎士比亞」,會中雷碧琦教授即初步呈現了「臺灣莎士比亞資料庫」的雛型。現場連結至網站,示範操作與功能。研討會也邀請「全球莎士比亞資料庫」與「亞洲莎士比亞資料庫」(Asian Shakespeare Intercultural Archive)團隊帶領工作坊。三個資料庫也藉此進行對話,創造更多連結、資源分享合作之可能。
 
        臺文所博士生馬翊航於2011年8月1日起至2012年5月31日於麻省理工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學學系(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以及比較媒體研究所(Comparative Media Studies)之下進行為期共十個月之短期研習。修習課程包括“The Introduction to Asian American Studies”, “ The Global Chinese?: Chinese Migration, 1567-2007 ”等,並在鄧津華教授指導下進行研究,將發表共同研究論文。
 
        本次龍門計畫的交流經驗,對三位教師以及研修的博士生來說,無論是對當下關注議題的資料收集及探討,或是繼續開發未來合作的可能契機,乃至於個人學術視域的開展,皆為難能可貴的機會。團隊成員感謝國科會提供本次補助,也自我期許日後能延續此次交流成果,就相關議題持續深耕,開展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