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2304

臺灣研究中心大事紀

2011年7月

「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經臺灣大學行政會議通過成立,旨在作為臺灣研究跨界合作與國際交流的資訊平台。主要工作將包括:一、研究資源的跨學科、跨領域整合;二、臺灣研究的國際推廣;三、鼓勵研究生或研究人員投入臺灣研究;四、出版臺灣研究叢書等。未來將致力於推動與臺灣研究相關之學術活動,並將藉由學術研討、學術專著出版、資源整合、網站建置、電子報發行等方式,與國內外學界互動。第一任中心主任為梅家玲教授(中國文學系、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


2012年3月11日

由廖朝陽、陳東升、史書美、梅家玲教授所發起的「知識/臺灣」學群工作坊舉行首次見面會與籌備會,邀集各領域學者討論工作坊未來的運行事宜。會中雲集外文、文學、社會學、人類學、音樂學、法學、史學、科技史等多個領域的學者,就「理論的定義」、「西方理論的挪用與反思」、「建構『臺灣理論』的可能性」等議題進行初步的討論。


2012年4月6日至7日

與華盛頓大學合作舉辦 WAR, VIOLENCE, AND THE AFTERMATH 學術會議。













2012年5月4日

與香港嶺南大學合作舉辦「香港文學在臺灣」學術研討會,與會嘉賓邀請來自香港、臺灣、中國等地多位知名作家、學者,以主題演講、論文發表、圓桌會議三種形式,共同討論香港文學與臺灣文學間互涉互生的發展概況。














2012年9月4日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創刊號(第1期)出刊,報導欄目包括中心動態、學術活動、學人動態、計畫報導、學術出版、研究資源、課程交流道等項目(每期內容不定)。此後,定期於每月中旬出刊。



2012年9月22日

舉辦第一屆「知識/臺灣」學群工作坊會議,邀集學群成員史書美、陳東升、陳瑞麟、廖朝陽、傅大為、蕭立君、邱彥彬、廖咸浩、梅家玲、蘇碩斌、李育霖、王梅霞、陳張培倫、湯志傑、李鴻瓊、邱貴芬等教授共同討論思考臺灣研究中「知識」、「理論」的多重向度,重構「本土」理論的系譜,發掘「理論」與「臺灣」之間的可能關係。










2012年10月至12月

與德國海德堡大學合作遠距教學課程「臺灣文學與文化」之系列演講,透過線上遠距教學的方式,由康旻杰、劉克襄、黃春明、梅家玲、王安祈、王孟超、陳儒修、沈冬等學者、作家,就城市地景、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等主題,為海德堡大學、杜賓根大學學生講授臺灣文學與藝術文化。










 2012年12月14日至2013年3月15日
 
臺灣大學圖書館與音樂所合作主辦「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贈藏展」,並由本中心及臺灣大學教務處、中廣公司、國家電影資料館、臺灣大學文學院協辦。本次活動內容豐富,除了靜態文物展覽外,還包含唱片音樂會、電影欣賞會、老歌演唱會等,透過不同的形式讓觀眾能進一步認識與懷念這位在戰後叱吒華人樂壇的作曲家──周藍萍,以及對臺灣音樂出版影響深遠的唱片公司──「四海出版社」,以其為焦點呈現臺灣音樂文化的豐厚內涵。







 

2013年3月6日至15日
 
邀請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王才勇教授來臺進行短期訪學,並舉辦兩場專題演講,分別為3月7日(四)的「視覺現代性的誕生」,以及3月14日(四)的「視覺現代性的形式特點與文化傳達」。





2013年3月11日
 
榕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啟宗先生捐款新台幣100萬元贊助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捐贈儀式於3月11日下午2時於文學院院長室舉行。





2013年3月25至26日
 
協助「東亞聯盟計畫」與加州大學人文研究中心(UCHR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umanities Research Institute)於臺灣大學文學院進行合作商討會議(Workshop on East Asia Theorie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東亞理論聯盟」計畫由臺灣人文學社倡議發起,後獲得臺灣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史書美教授的支持,共同籌劃推動。


 2013年3月31日

舉辦「知識/臺灣」學群工作坊--「形構臺灣:知識生產及其脈絡」。本次會議邀集廖朝陽、劉亮雅、陳東升、張小虹、傅大為、梅家玲、呂紹理、陳昭如、蘇碩斌、李鴻瓊、李育霖、蕭立君、王梅霞、沈冬等學群成員與會,論文發表人分就特定議題集中耙梳,涉及領域包含社會學、文學、歷史學、法學、農學等,然而皆圍繞臺灣研究中之知識生產、歷史語境、理論需求等課題,一方面反省臺灣學者(或學界)的理論戰略位置,同時也對理論、實踐、知識、權力等概念進行對話與思辨。







 

2013年4月16日

邀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李豐楙教授進行「斯土斯民:臺灣移民社會的理念性移植」專題演講,主持人為本中心「知識/臺灣」學群工作坊成員、臺灣大學歷史系呂紹理教授。
 

2013年5月7日

與臺灣文學研究所合作,邀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高嘉謙助理教授主講「臺灣文學視域下的馬華文學」,由本中心主任暨邁頂計畫團隊成員梅家玲教授主持。

邀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教授主講「臺灣史與博物館」,由本中心「知識/臺灣」學群工作坊成員暨邁頂計畫團隊成員呂紹理教授主持。
 

2013年5月30日
 
與臺灣人文學社、國科會計畫「思想東亞、超克全球、想像世界」合作主辦「亞洲前沿」論壇:後311的生命與科技,此會並由文化研究學會、臺大外文系協辦。本次論壇目的在於討論日本311地震以及隨之而來的福島核危機造成之衝擊,不僅針對日本境內,甚於對全世界人民生活和政治的直接影響。311地震迫使日本知識分子重新審視當代理論和實踐理論之間的距離與關係,最近臺灣也對核能議題有著激烈的爭辯。而在本次論壇中,兩位傑出日本新生代學者國分功一郎教授和千葉雅也教授則與本地學者針對後311之生活狀態、科技以及批判理論等主題進行對談。透過「亞洲前沿」論壇,希望以這些具有迫切性議題建立亞洲學者間之深度對話,促進東亞批判理論間的比較和反思。






 2013年6月11日

與臺灣文學研究所合作,邀請上海交通大學文學武教授主講「中國左翼知識分子的宿命——從王實味到胡風」,由本中心主任暨邁頂計畫團隊成員梅家玲教授主持。
 

2013年6月27日

與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合作舉辦「戰爭與文化政治」系列講座,受邀演講者有中研院文哲所胡曉真教授、史語所陳熙遠教授,以及臺灣大學音樂所沈冬教授、本中心主任暨臺文所教授梅家玲。演講內容則涵括戰爭敘事、戰爭文化、音樂、宗教等領域。


 


 

2013年8月3日至4日
 
臺灣文化部、臺灣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會、神戶大學主辦「大分裂時代的敘事──大陸‧臺灣‧香港‧馬來半島」國際學術會議,並由本中心與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協辦,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贊助。本次會議於日本愛知大學車道校舍舉行,邀請來自中、港、臺、日、美、星、馬共二十多個學術單位的相關研究者,共同就1940年代東亞文化人/文化文本的動盪、飄泊、接觸,進行深入的對話與探討。不只聚焦於1945年前後,更將視野延長到1950年代的冷戰時期,深入地探討不同媒介、文化之間閱聽、接收、翻譯之間的複雜路徑。希望以文化活動連續的觀點,以及跨領域、跨地域的研究對話方式,打破過去文學史上的領域分界,納入整全性的對話思考。


 

2013年9月21日

舉辦文院邁頂計畫團隊暨「知識/臺灣」學群學術研討會「形構臺灣:知識生產及其脈絡」。本次會議延續今年三月之「形構臺灣」工作坊的相關討論,再度結合本計畫團隊與「知識/臺灣」學群同仁,包括梅家玲、史書美、李鴻瓊、廖朝陽、陳東升、陳瑞麟、蕭立君、湯志傑、呂紹理等學者,於2013年9月21日召開「形構臺灣:知識生產及其脈絡」學術研討會,會中共發表九篇論文。透過本場研討會議題與焦點,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形構臺灣」的命題之下,臺灣的理論構成必須放置在無比複雜的網絡關係下思考,臺灣不只是西方的從屬,也不僅僅只是西方現代性、理論地圖的某個特殊註腳,透過個別學科的歷史耙梳與理論反思,以及臺灣、世界與理論關係的再敘述,臺灣的理論核心、邊緣與輪廓已逐步浮現,甚至能改寫臺灣的知識境況與理論力場。
 

 

2013年1月至12月
 
執行文學院102年度邁頂計畫「形構臺灣:知識生產及其脈絡」。本計畫團隊由本中心主任暨臺文所教授梅家玲任計畫總主持人,成員包括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廖咸浩、歷史學系教授呂紹理、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李鴻瓊、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廖朝陽、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劉亮雅、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蕭立君、社會學系教授陳東升等8人。執行計畫如下:
 


2013年1月23日至24日

與臺灣人文學社、《藝術觀點ACT》期刊合辦「裝配臺灣:2014年臺灣人文學社理論營」。本理論營舉辦的目的在引介當代重要的理論議題、推廣臺灣的理論研究、探討理論研究與臺灣之間的關係,並促進臺灣人文學科跨領域的交流與對話。本年度主題為「裝配臺灣」(Assembling Taiwan),將以臺灣當代藝術運動為探討內容,推動藝術領域與其他人文學科之間的對話,並嘗試從批判理論的角度詮釋臺灣當代藝術與人文思潮之間的關聯。


2014年3月27日
 
與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合作舉辦「王詩琅臺灣研究講座」啟動儀式與首次講座。本講座的捐款人榕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啟宗先生及王詩琅先生哲嗣王禮謙先生均應邀出席啟動儀式,而活動講座則同時邀請臺灣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康寧祥先生與臺灣大學新百家講堂執行長柯慶明教授擔任主講人。康先生的講題是「艋舺出身的黑色青年──堀江町的王詩琅」,柯教授的講題為「談王詩琅的文史寫作」,期能透過兩位學院內外講者的專題演講及對話,從不同面向深入介紹這位重要的臺灣文史前輩。








2014年7月12日至13日

與名古屋大學大學院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會、蔡瑞月文化基金會主辦、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辦「戰中戰後的身體藝術與媒介 ──臺灣、日本、中國的連鎖」國際研討會及系列活動。本活動為臺灣文化部所推動的「臺灣文化光點計畫」(贊助人:尹衍樑先生)之一,透過台、日、中三方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以及對媒介、身體、現代性、文化傳播等主題的探討,開啟嶄新的視野與對話空間。








 

2014年9月~

本中心主任梅家玲教授與黃英哲教授(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共同規劃、主編「臺灣研究先行者系列」叢書(由臺灣大學臺大出版中心出版),其立意乃著眼於透過一系列對「臺灣研究」先行者及其學術成果的爬梳、整理與研究,呈現臺灣豐富、多樣的文化如何在前輩學者的努力之下,匯聚出豐富的學術成果,為近來「臺灣研究」知識體系的建立與開展打下深厚的基礎。叢書中所涵括的先行者們,其文化背景有西方人、日本人及臺灣人,其知識背景則包括文學、歷史、法律、人類學、政治、經濟、社會、考古、自然史、地質、宗教、語言、生物等不同領域,期能藉此鉤沉「臺灣研究」之歷史,並進一步開展臺灣研究的未來。叢書將於2014年9月陸續出版。
 

2014年11月12日

與臺大歷史系合辦專題演講,邀請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教授擔任主講人,講題為「冷戰時期的臺灣文學」,主持人為本中心「知識/臺灣」研究學群成員、臺大歷史系呂紹理教授。













2014年12月10日

與臺大歷史系合辦專題演講,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擔任主講人,講題為「日治時期的臺灣籍民與臺灣在住華僑」,主持人為本中心「知識/臺灣」研究學群成員、臺大歷史系呂紹理教授。











2015年1月8日

本中心舉辦專題演講,邀請臺大音樂所沈冬教授擔任主講人,講題為「歌聲壯烈入青雲--論抗日救亡歌詠」,主持人為本中心主任、臺大中文系與臺文所合聘教授梅家玲教授。












2015年1月22日

與臺大臺文所合作舉辦「臺灣文學與戰爭論述專題:研究生論文工作坊」。本次活動為梅家玲教授所開設之「臺灣文學與戰爭論述專題」課程成果發表會,共有十位研究生發表論文。


2015年3月至6月

開設「亞洲共同體:東亞文學與文化」課程,舉辦課程系列演講,邀請劉宏、黃英哲、崔學松、柯慶明、王德威、陳國球、王潤華、黃郁蘭、沈冬、張小虹、王安祈、周成蔭、鄭俊坤、衣若芬等國內外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從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學、音樂、戲劇、影視、流行文化等不同面向探討亞洲共同體視野中的東亞經驗。本課程由梅家玲教授主持,一般財団法人ワンアジア財団補助、本中心及新百家學堂協辦。









2015年5月12日

與臺大臺文所、臺大臺灣研究學程合作舉辦專題演講,邀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李育霖教授擔任主講人,講題為「流變動物:一部生態戰爭機器的運作」,本活動由梅家玲教授主持。











2015年6月11日

與新百家學堂、「亞洲共同體:東亞文學與文化」課程合作舉辦「王詩琅臺灣研究講座」。本次講座邀請世新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教授擔任主講人,講題為「論說臺灣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主持人為臺大文學院陳弱水院長。曾教授演講內容聚焦於民俗藝術的定義、自身從事此研究的學思歷程,以及此一研究課題的內涵、重要性,乃至於後續所引起的效應和影響。演講期間並輔以1985年臺灣「民間劇場」的影像紀錄進行解說,透過曾教授深厚的學識,帶領聽眾進一步認識臺灣的民間表演藝術的精粹。






2015年7月17日至18日

與名古屋大學、愛知大學、東吳大學主辦,臺灣大學藝文中心合作舉辦「臺灣歌謠研討會」。本活動由行政院文化部支持之「臺灣文化光點」補助,於7月17日在名古屋著名的愛知藝術文化中心舉辦「臺灣歌謠與昭和大眾音樂的蜜月時代──周藍萍與紀露霞的時代」座談會與紀露霞紀錄片放映,資深臺語歌手紀露霞與「國聯五鳳」之一的李登惠將親自出席,敘說她們的時代。18日在名古屋大學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流行歌謠──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錯」,臺灣學者有臺灣大學沈冬教授、東吳大學石計生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陳培豐教授等人發表論文。






2015年10月2日


本中心舉辦專題演講,邀請臺灣大學外文系廖咸浩教授擔任主講人,講題為「華人海洋:另類現代性與後中國動能」,主持人為臺大中文系教授梅家玲教授。












2015年11月7日

由「知識/臺灣」研究學群策劃,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香港大學陳漢賢伉儷基金講座主辦、臺灣大學文學院協辦之「臺灣理論關鍵詞2015工作坊」,於2015年11月7日(六),假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舉辦。

本會邀請國內外學者:史書美、李育霖、李鴻瓊、王驥懋、周素卿、邱彥彬、梅家玲、廖勇超、陳東升、黃涵榆、蘇碩斌、謝若蘭、蕭立君,以「跳脫常規用法的新詞」為出發點,發明新的關鍵詞來探討臺灣歷史與文化的獨特性,會議共計提出12個關鍵詞。替臺灣的現實提供新的論點,嘗試以此為基礎和世界理論對話。






2016年1月18日

本中心與中文系合辦「二十世紀文學與文化專題」課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本活動由亞洲共同體基金會贊助。











 
 

2016年3月至6月

臺灣大學全校通識兼人文經典學程、臺灣研究學程課程「亞洲共同體:東亞文學與文化」於2016年3月至6月舉辦課程系列演講,將陸續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從人文思想、傳統戲曲、影像作品、流行文化、文學書寫等不同面向,從東亞出發延伸至東南亞相關議題,探討亞洲共同體視野中的東亞經驗。


本課程由梅家玲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一般財団法人ワンアジア財団補助、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及臺灣大學中文系合辦。







2016年5月10日

本中心舉辦專題演講,邀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李育霖擔任主講人,講題為「華人海洋:另類現代性與後中國動能」,主持人為臺大中文系教授梅家玲教授。












2016年6月18-19日

由「知識/臺灣」研究學群策劃,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香港大學陳漢賢伉儷基金講座主辦、臺灣大學文學院協辦之「臺灣理論關鍵詞2016工作坊」,於2016年6月18-19日(六、日),假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舉辦。

本會邀請Sandra Harding教授的專題演講,並有國內外學者:洪子惠、劉紀蕙、紀大偉、黃冠閔、傅大為、劉俊雄、孫松榮、洪世謙、陳瑞麟、鄭如玉、邰立楷(博士候選人)、林建光、廖朝陽、辜炳達、李時雍(博士生)、吳佩如、廖咸浩,以「跳脫常規用法的新詞」為出發點,發明新的關鍵詞來探討臺灣歷史與文化的獨特性,會議共計提出17個關鍵詞。,透過這些關鍵詞的討論,開展臺灣學研究理論的空間和潛力,從演講、專書出版乃至會議論文,在在顯示該會議於深化臺灣知識理論議題上之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