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login
Close login
close
登入 台灣研究中心
Username
Password
登入
忘記密碼?
請登入以管理網站,按下開啟登入視窗
home
台灣研究中心
Google Search
Language
繁體中文
English
Japanese
登入
Language
繁體中文
English
Japanese
Open login
:::
回首頁
|
回學校首頁
|
網站導覽
|
Toggle navigation
臺灣大學 臺灣研究中心
:::
中心簡介
緣起與宗旨
目標與任務
組織章程
訪問學者
交換學生
執行委員會
臺灣研究中心大事紀
執行計畫
中心研究計畫
102年度文學院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形構臺灣:知識生產及其脈絡」計畫成果概述
院內臺灣研究相關計畫
臺灣與世界的對話:101年度臺灣大學文學院邁向頂尖計畫之臺灣相關研究概覽
「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101年度邁頂計畫簡介
聽見多元的聲音──102年度臺灣大學文學院邁向頂尖計畫「臺灣與世界的對話」簡介
跨界且多元的路徑:103年度臺灣大學文學院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臺灣相關研究概覽
學術活動
國際會議
國內會議
王詩琅臺灣研究講座
「亞洲共同體 : 東亞文學與文化」課程專頁
活動花絮
影音專區
知識/臺灣學群工作坊
成立宣言
學群成員
活動紀錄
2012年3月11日「知識/臺灣」學群工作坊會議紀錄暨發言稿
2012年9月22日第一屆「知識/臺灣學群工作坊」會議側記
2013年3月31日知識與系譜,位移與游離:「形構臺灣:知識生產及其脈絡」工作坊側記
2013年9月21日「形構臺灣:知識生產及其脈絡」文學院邁頂計畫團隊暨「知識/臺灣」學群學術研討會
2015年11月7日 「臺灣理論關鍵詞2015工作坊」側記
2016年6月18日「臺灣理論關鍵詞2016工作坊」側記
學術出版
學術論著
文學作品及史料文獻
臺大臺灣研究資源
臺大圖書館群及其他資源
走進原民視界: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之臺灣研究典藏概況
臺灣文學典藏:「齊邦媛圖書室」
島嶼的時光軌跡: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簡介
數位典藏
典藏與創造──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暨資料庫簡介
臺灣研究課程
臺灣大學臺灣研究學程暨100-1學年度課程簡介
從課程認識臺灣:103-1學年度臺灣大學臺灣研究學程簡介
華語文學研究資源
相關連結
電子報
中心動態
學術活動
學人動態
計畫報導
學術出版
研究資源
課程交流道
聯絡我們
學術活動
臺大出版中心2020「台灣史論叢」系列講座
學術活動
臺大出版中心與台大台文所合辦「台灣史論叢」系列講座,十一月起,將展開醫學公衛、史學和文學三大主題的演講。邀集專家學者范燕秋、李尚仁、張隆志、宋家復、陳偉智、黃美娥、吳明益與林芳玫,與讀者一同回顧台灣歷史記憶。
2020臺灣理論關鍵詞會議側記
學術活動
今年度「台灣理論關鍵詞會議」已於2020年9月7日於臺大文學院中舉行,為期兩天(9/7-8)。參與的專家學者除台灣本地研究者外,亦包含香港、美國等地學者,且學者們除了從文學的角度進行探討,亦嘗試從社會學、人類學或電影研究等面向開展論述,學科跨度豐富,總計發表22篇論文,盛況可見一斑。
學術出版
《「日本人」的界限》新書出版
學術出版
《「日本人」的界限:沖繩・愛努・台灣・朝鮮,從殖民地支配到復歸運動》為日本知名學者小熊英二所著,透過「檢證近代日本對沖繩、愛努、台灣、朝鮮為主的『政策論述』」,探詢「『日本人』的界限如何被設定」,質問曖昧難釐清的民族與國家界限,直探文化最核心、地域最本質,擘劃出日本與其周邊地區近百年來若即若離、糾纏難解的歷史。
《臺灣文學英譯叢刊(No. 46):台灣當代詩專輯》新書出版
學術出版
本期《台灣文學英譯叢刊》邀請台大中文系洪淑苓教授擔任客座編輯,從日治時期到當代台灣,精選的24位名家作品,展現台灣現代詩發展的歷史軌跡。
《島史的求索(台灣史論叢 史學篇)》新書出版
學術出版
本書為張隆志主編,透過10篇選文,為讀者勾勒出當代台灣史研究的重要面向及發展動態,從而與前輩學者的先驅性作品展開跨越世代、跨學科的知識對話,共同想像與構築台灣史學的新願景。
《霧社事件:台灣歷史和文化讀本》新書出版
學術出版
本書由白睿文 (Michael Berry)主編,邀集中外學者及創作人從不同的領域和視角,探索「霧社事件」在當代台灣的歷史地位。全書分為三大部分:霧社事件的歷史記憶、霧社事件的文化記憶以及創作者的霧社事件。
《譯者再現:台灣作家在東亞跨語越境的翻譯實踐》新書出版
學術出版
專研東亞殖民地文學比較研究的王惠珍,以吳坤煌、楊逵、龍瑛宗等台籍「翻譯者」為研究對象,聚焦「譯者」的翻譯實踐與媒體的關係。藉由釐清譯作的原文出處與版次的差異性等,建立文本比較的基礎研究。同時關注譯本生成的歷史條件與文化環境,並參閱西方翻譯理論,深化議題性的討論。
Tweet
Print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