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2274
典藏與創造──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暨資料庫簡介
典藏與創造──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暨資料庫簡介
文化遺產與珍貴文物,透過數位化的保存後,不僅能夠典藏脆弱稀有的物件、文書、影像資料,也因為數位化後的檢索、瀏覽功能,讓文化資產由檔案室的珍藏,轉變為公開的研究素材,成為豐富而便利的數位資源。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近十餘年來結合校內跨領域研究發展團隊,持續數位化保存臺灣具重要性、唯一性、脆弱性的珍品,除了典藏文化資產之外,也致力於打造完整、便利的數位研究環境,目前已累積相當成果。
中心目前已建置十餘個資料庫,在這些資料庫中以史料類型資料庫佔多數,包括「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國家文化資料庫」、「國史館數位檔案檢索系統」、「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慈林基金會典藏臺灣社運史料」、「臺灣舊照片資料庫」等等,這些資料庫分別搜羅典藏了不同領域與性質的特殊史料。例如「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的內容以「明清臺灣行政檔案」與「古契書」兩文獻集為主,這些文獻對於研究臺灣歷史是不可或缺的資料,然而由於數量龐大,大多數文書亦無標點,研究者自行尋訪蒐羅將有相當困難度,因此資料庫的全面整理與建置,將有利於臺灣歷史相關研究的推動。
另外史料型的資料庫還包括下列數種,茲簡介如下:
「國家文化資料庫」典藏史料為綜合型史料,包括老照片、新聞、音樂、器物、史料、美術、建築等類別,本資料庫特色在於能夠將搜尋結果以時間軸或地理位置關係檢視,將資料的分佈視覺化,或可利於資料使用者初步建立對史料搜尋結果的關連與認知。
「國史館數位檔案檢索系統」,內容包括總統副總統文物、及一般史料檔案(如國民政府檔案、資源委員會檔案等),類型有文件、照片、底片、視聽資料等,共590餘萬個數位檔案,系統特色在於除了一般的關鍵字檢索後,還添加了「後分類」檢索技術,亦即在關鍵字檢索結果後,能夠以「年代」「相關人員」「地區」等階層繼續分類,可協助使用者掌握檢索結果的分佈概貌。
「日治法院檔案資料庫」收錄臺北、新竹、臺中、嘉義等四個地方法院所典藏的日治時期各類司法文書。資料庫提供類別瀏覽與一般查詢兩種檢索方式,可依法院、文書類型等分類層層展開資料概覽,亦可以關鍵字、事由、案件編號、受理法院等欄位查詢,收錄檔案時間橫跨整個日治時期臺灣,完整地呈現出日治五十年臺灣法院運作實況,是臺灣法律史研究極為珍貴的史料。
「慈林基金會典藏臺灣社運史料」資料庫提供自戒嚴時期至解嚴之後的各種國家、政治、社會、環境、人權等相關事件之報導與評論資料,呈現臺灣民主與歷史蛻變的軌跡。資料庫特色在於以關鍵字檢索後,可直接瀏覽資料變遷的統計圖,並可將資料以主題類別(如政治、國家、外交、軍事、民族)、詮釋資料(年份、出處)等方式篩選。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資料來源為臺灣大學圖書館之日治時期出版品館藏,圖書館自該批館藏中挑選與臺灣相關的照片加以數位化,並建置詮釋資料總計三萬七千餘筆,提供完善的檢索機制,輸入檢索字串後,可依年代、出處及出版單位分類。本資料庫內容包括臺灣相關之各種主題,使用者除可於臺灣舊照片資料庫查詢詮釋資料,亦能線上瀏覽數位圖像,為最具規模的臺灣舊照片匯集資料庫。
另一個特殊的資料庫為「海外博物館臺灣民族學藏品」,資料內容來源主要是合作之海外民族學博物館或收藏機構,並對其所藏臺灣器物、影像和文字紀錄資料的彙整、整理和數位建檔。這些資料除了補充和增強臺灣藏品研究資料之豐富性,更蘊藏著重要的跨文化訊息,是理解臺灣早期對外歷史接觸痕跡的珍貴材料。資料庫可依民族學藏品分類(例如製造工具、日常生活用具、服飾、建築、祭儀等)來瀏覽,也可依關鍵字搜尋後以採集者、族群、功能再分類,此外資料庫建置為雙語使用,提供了海外臺灣研究者便利的研究平台。
除了這些史料、藏品性質的資料庫之外,亦有將為數龐大的學術網站、數位資料網頁蒐集、典藏,並可依主題、時代探索的「臺灣大學網站典藏庫」;典藏臺灣大學學術研究成果的「臺灣大學機構典藏」資料庫;以及「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資料庫,結合了數個臺大數位資源典藏的計畫,包含了「臺灣核心文獻」、「植物標本與歷史文獻」、「典藏研究及教學昆蟲標本」、「臺灣岩石及地質史料」、「人類學系學術資料」、「生態臺灣」、「臺灣近代醫療文物」、「基礎物理文物」等。從這些資料庫的多元與學術應用成果,足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在數位資料典藏及創造便利使用者平台上投入的心力。
數位資料是活動的而非僵固的,而史料是等待詮釋的,而非永久藏諸名山。浩瀚的數位資料寶庫中,蘊藏著許多尚待觀看、詮釋的資源,希望藉由資料庫的簡介,引起更多研究者與使用者的探索,讓這些數位化後的珍貴史料,彼此結合、碰撞,開展新的知識版圖。
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網頁: http://www.digital.ntu.edu.tw/
另一個特殊的資料庫為「海外博物館臺灣民族學藏品」,資料內容來源主要是合作之海外民族學博物館或收藏機構,並對其所藏臺灣器物、影像和文字紀錄資料的彙整、整理和數位建檔。這些資料除了補充和增強臺灣藏品研究資料之豐富性,更蘊藏著重要的跨文化訊息,是理解臺灣早期對外歷史接觸痕跡的珍貴材料。資料庫可依民族學藏品分類(例如製造工具、日常生活用具、服飾、建築、祭儀等)來瀏覽,也可依關鍵字搜尋後以採集者、族群、功能再分類,此外資料庫建置為雙語使用,提供了海外臺灣研究者便利的研究平台。
除了這些史料、藏品性質的資料庫之外,亦有將為數龐大的學術網站、數位資料網頁蒐集、典藏,並可依主題、時代探索的「臺灣大學網站典藏庫」;典藏臺灣大學學術研究成果的「臺灣大學機構典藏」資料庫;以及「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資料庫,結合了數個臺大數位資源典藏的計畫,包含了「臺灣核心文獻」、「植物標本與歷史文獻」、「典藏研究及教學昆蟲標本」、「臺灣岩石及地質史料」、「人類學系學術資料」、「生態臺灣」、「臺灣近代醫療文物」、「基礎物理文物」等。從這些資料庫的多元與學術應用成果,足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在數位資料典藏及創造便利使用者平台上投入的心力。
數位資料是活動的而非僵固的,而史料是等待詮釋的,而非永久藏諸名山。浩瀚的數位資料寶庫中,蘊藏著許多尚待觀看、詮釋的資源,希望藉由資料庫的簡介,引起更多研究者與使用者的探索,讓這些數位化後的珍貴史料,彼此結合、碰撞,開展新的知識版圖。
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網頁: http://www.digital.ntu.edu.tw/
(撰稿 : 馬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