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ledge Taiwan Research Series」2015年新書出版

學術出版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24期
2015-12-02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持人羅達菲(Dafydd Fell)主編的臺灣研究叢書 「Routledge Taiwan Research Series」於2015年12月期間出版臺灣研究新書,包含《臺灣及「中國影響」》(Taiwan and The “China Impact”)、《語言、政治、身分認同在臺灣》(Language, Politics and Identity in Taiwan)、《臺灣環境治理》(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Taiwan)、《地方、認同以及戰後臺灣國家想像》(Place, Identity, and National Imagination in Post-war Taiwan),針對臺灣與中國之間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雙重糾葛進行深入討論。
This is an image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 Studies)長期致力於臺灣研究交流,舉辦各項臺灣相關課程、電影影展、研討會、出版品等,積極進行臺灣文學與文化推廣工作,其中,亞非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持人羅達菲(Dafydd Fell)主編的臺灣研究叢書 Routledge Taiwan Research Series」每年皆會出版臺灣研究相關書籍,201512月期間所出版的多本新書,依序介紹如下:

 
其一,由杜賓根大學 Gunter Schubert教授主編之《臺灣及「中國影響」》(Taiwan and The “China Impact”),該書講述了中國政治對於臺灣社會發展的影響,包含政黨取向、選舉、政治、兩岸經濟、移民、國家安全等議題,以系統性的比較角度,探究中國影子如何深入臺灣社會,對於各層面發揮其影響力。

        其次由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Hui-Ching Chang教授與北伊利諾伊大學 Richard Holt教授共同書寫的《語言、政治、身分認同在臺灣》(Language, Politics and Identity in Taiwan)一書,以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臺為背景,強調臺灣的身分認同必須建立在與中國的參照上,將「共匪」、「中國共產黨」、「兩岸」等符碼視作參照的座標,思辨彼此的文化、語言及政治關係。

        其三,則是在瑞士蘇黎世大學任教的Simona A. Grano,其在《臺灣環境治理》(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Taiwan)一書裡,以環境史的眼光考察臺灣的環境問題,並且具體通過核能與核四爭議、臺灣石化業和國光石化問題、臺北巨蛋BOT項目、淡水北海岸公路等四個案例,展演其對於環境政治的關注,並藉此思辨環境發展與生態友好之間的拉力與相互作用。

        最後則是倫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Bi-yu Chang(張必瑜)所書寫的《地方、認同以及戰後臺灣國家想像》(Place, Identity, and National Imagination in Post-war Taiwan),作者以中國強調文化淵源而臺灣則強調地方關係為思考起點,探索國家空間與認同形成之影響,如:從領土所有權梳理中華民國年鑑(1951-2010)、從地圖繪製看臺灣戰後製圖發展中的國家修辭、討論中興新村的空間問題、國家地理在戰後基礎教育(1945-2000)的位置,以數據分析作為立論基礎,梳理其論述觀點。
 
此四本著作從不同向度思考臺灣當代發展的相關問題,不論是從中國與臺灣的歷史糾葛,抑或時事現況與環境評估,嘗試以量化、數據等紮實的研究資料做主軸,擴展不同研究領域的對話,替研究臺灣政治文化等相關問題者,提供了珍貴的參考視角。
 
書籍資訊:
1. Taiwan and The “China Impact”  https://www.routledge.com/products/9781138945920
2. Language, Politics and Identity in Taiwan  https://www.routledge.com/products/9780415836012
3.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Taiwan  https://www.routledge.com/products/9781138831407
4. Place, Identity, and National Imagination in Post-war Taiwan 
https://www.routledge.com/products/9781138788282
 
(整理:劉于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