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界×臺灣×文學」第十七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學術活動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67期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67期
2020-08-03
回顧歷來臺灣文學研究歷經初期以作家、文本為對象,爾後加入歷史社會文化因素的脈絡性思考,乃至晚近風行以文學理論為方法;在探究角度上則加之族群、語文、性別、階級、區域、地理、空間、觀光等多角面向,這期間也同時歷經臺灣文學主體性建構和典律化的創建期,接著由此進入試圖進行跨國與世界文學連結、生產新的延/衍異的階段,至今則邁入一面維持高峰和一面思考創新突破的時期,諸如以上的變遷和研究向度的開展都顯示了臺灣文學研究範疇的逐漸擴大。倘若範疇的擴大是一個結果,那麼帶來此結果的便是臺灣文學在創作、教學、研究層面上各種不斷地跨越的嘗試。本次會議新創「躍界」一詞作為關鍵詞,取「躍」具有跳脫、能動、穿越、翻越、跨越之類的動態意義/意象,正適合於用以指涉臺灣文學研究近年來的變化,並包涵了對臺灣文學未來的想像。
近年來在體制化、數位化、全球化的影響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化的推波助瀾之下,使得臺灣文學的面貌和相關研究的觸角明顯地跨越上述歷來的創作和研究傳統,而更大動作地躍入文學原創的跨媒演繹、數位智慧應用等新領域(例如:遊戲、AR、VR、…),於此同時對於文本研究的嘗試也有了新的超越,尤其對於文學產業化的思考、研究更同時引起產官學界的重視。這些皆跳脫既有對臺灣文學範疇/邊界的認知,希冀新世代學子透過對穿越於不同形式文本之間,翻越既有的思考框架,挖掘臺灣文學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各種動能與可能性,正是本次會議主題的預期目標。
入選篇目如下 :
個人組
王騰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卸妝:本色出演──陳燁《半臉女兒》的疾病書寫〉
何亞芳(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碩士班)
〈阿里山鄒族戰祭及生命豆季的觀光關聯〉
洪薪惠(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從「女性散文」到「女∕性書寫」:108課綱與高中國文課本選文的變遷〉
章瑞琳(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灰色空間中的雙文藝體制:以朱西甯的香港發表現象為例〉
連子瑄(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班)
〈《台北歌手》中的作家身影與時代再現——呂赫若日記及其小說在影視作品中的應用與呈現〉
陳建儒(台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歌仔冊《乞食開藝旦歌》與楊秀卿唸歌版之敘事模式比較研究〉
陳若怡(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邱剛健美學初探──以電影《唐朝豪放女》與《唐朝綺麗男》為例〉
楊景彥(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班)
〈死在故鄉:論張貴興《野豬渡河》的殺戮書寫〉
楊詣梵(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遊戲如人生─從《返校》與《還願》看數位遊戲的文本敘事及認知型式〉
劉亦(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尋父」之路的演化:從「大陸父親」到「殖民地父親們」〉
劉承欣(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年老途中,回家路上:郭強生「人生私散文」系列的長照與家庭書寫〉
蔡妮倩(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台灣的「日治浪漫」:從《北城百畫帖》看當代的日治時期歷史想像〉
蔡易澄(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如何生產新鄉土?〉
賴奕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三不管地帶:論戰後台灣文學場域下的《香港》〉
鍾志正(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專班)
〈日文書寫1895乙未戰爭小說研究:以遲塚麗水《大和武士》與西川滿《台灣縱貫鐵道》為例〉
鍾昀珊(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從規訓到抵抗:以1980年代《幼獅文藝》「高中生日記」專題為中心〉
嚴浩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台港「都市」現代詩的兩種書寫───都市的悲劇與生活:羅門與梁秉鈞詩觀及其詩作實踐比較〉
蘇子淳(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陳耀昌《傀儡花》中台灣近代史的隱喻〉
團體組
組別一
主題:東亞脈絡下跨域的台灣文學與文化敘事
陳木青(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班)
〈秩序與歧異─論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異質空間〉
李秉樞(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棄子與魔鬼──《台灣文藝》的本土現代主義藝術/異數〉
蔡知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班)
〈"八重山與台灣──紀錄片《海的彼端》之情/地勾連與敘事認同"〉
組別二
主題:從集體到浪漫——觀光凝視下的朴子文化資產
劉易安(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日治時期的官署建築與文化:以東石郡役所為例〉
黃唯碩(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碩士班)
〈論臺灣民間虎爺信仰——以嘉義配天宮為例〉
江欣芫(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碩士班)
〈區域型文化資產盤點與意義—以朴子配天宮及周圍為觀察對象〉
※會議詳請參考活動專頁:https://etl17.weebly.com/
近年來在體制化、數位化、全球化的影響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化的推波助瀾之下,使得臺灣文學的面貌和相關研究的觸角明顯地跨越上述歷來的創作和研究傳統,而更大動作地躍入文學原創的跨媒演繹、數位智慧應用等新領域(例如:遊戲、AR、VR、…),於此同時對於文本研究的嘗試也有了新的超越,尤其對於文學產業化的思考、研究更同時引起產官學界的重視。這些皆跳脫既有對臺灣文學範疇/邊界的認知,希冀新世代學子透過對穿越於不同形式文本之間,翻越既有的思考框架,挖掘臺灣文學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各種動能與可能性,正是本次會議主題的預期目標。
入選篇目如下 :
個人組
王騰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卸妝:本色出演──陳燁《半臉女兒》的疾病書寫〉
何亞芳(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碩士班)
〈阿里山鄒族戰祭及生命豆季的觀光關聯〉
洪薪惠(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從「女性散文」到「女∕性書寫」:108課綱與高中國文課本選文的變遷〉
章瑞琳(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灰色空間中的雙文藝體制:以朱西甯的香港發表現象為例〉
連子瑄(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班)
〈《台北歌手》中的作家身影與時代再現——呂赫若日記及其小說在影視作品中的應用與呈現〉
陳建儒(台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歌仔冊《乞食開藝旦歌》與楊秀卿唸歌版之敘事模式比較研究〉
陳若怡(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邱剛健美學初探──以電影《唐朝豪放女》與《唐朝綺麗男》為例〉
楊景彥(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班)
〈死在故鄉:論張貴興《野豬渡河》的殺戮書寫〉
楊詣梵(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遊戲如人生─從《返校》與《還願》看數位遊戲的文本敘事及認知型式〉
劉亦(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尋父」之路的演化:從「大陸父親」到「殖民地父親們」〉
劉承欣(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年老途中,回家路上:郭強生「人生私散文」系列的長照與家庭書寫〉
蔡妮倩(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台灣的「日治浪漫」:從《北城百畫帖》看當代的日治時期歷史想像〉
蔡易澄(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如何生產新鄉土?〉
賴奕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三不管地帶:論戰後台灣文學場域下的《香港》〉
鍾志正(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專班)
〈日文書寫1895乙未戰爭小說研究:以遲塚麗水《大和武士》與西川滿《台灣縱貫鐵道》為例〉
鍾昀珊(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從規訓到抵抗:以1980年代《幼獅文藝》「高中生日記」專題為中心〉
嚴浩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台港「都市」現代詩的兩種書寫───都市的悲劇與生活:羅門與梁秉鈞詩觀及其詩作實踐比較〉
蘇子淳(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陳耀昌《傀儡花》中台灣近代史的隱喻〉
團體組
組別一
主題:東亞脈絡下跨域的台灣文學與文化敘事
陳木青(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班)
〈秩序與歧異─論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異質空間〉
李秉樞(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棄子與魔鬼──《台灣文藝》的本土現代主義藝術/異數〉
蔡知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班)
〈"八重山與台灣──紀錄片《海的彼端》之情/地勾連與敘事認同"〉
組別二
主題:從集體到浪漫——觀光凝視下的朴子文化資產
劉易安(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日治時期的官署建築與文化:以東石郡役所為例〉
黃唯碩(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碩士班)
〈論臺灣民間虎爺信仰——以嘉義配天宮為例〉
江欣芫(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碩士班)
〈區域型文化資產盤點與意義—以朴子配天宮及周圍為觀察對象〉
※會議詳請參考活動專頁:https://etl17.weeb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