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現代性」的思考──王才勇教授專題演講
學術活動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6期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6期
2013-03-13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與中文系合作舉辦「視覺文化」專題學術演講,主講人為復旦大學中文系王才勇教授。第一場「視覺現代性的誕生」已於3月7日舉行;第二場「視覺現代性的形式特點與文化傳達」即將於3月14日進行,歡迎有興趣者前來聽講。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與中文系於近期邀請了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王才勇教授來臺舉辦「視覺文化」學術專題演講。
王才勇教授為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藝術史系博士,曾於特里爾大學漢學系任教,目前任教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專長為美學及文藝理論,同時也是班雅明重要著作的簡體中文譯者,曾翻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單行道》(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攝影小史+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等著作。
王才勇教授為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藝術史系博士,曾於特里爾大學漢學系任教,目前任教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專長為美學及文藝理論,同時也是班雅明重要著作的簡體中文譯者,曾翻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單行道》(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攝影小史+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等著作。
王才勇教授長期關注於西方視覺文化理論的研究,故此次來臺,即以「視覺現代性」為主題,進行兩場演講。第一場演講已於3月7日(四)舉行,講題為「視覺現代性的誕生」。王教授認為西方的視覺經驗,在十九世紀中葉時出現了明顯的轉向,他稱之為「視覺現代性的誕生」,這一現代性的出現尤其鮮明地體現在印象畫派的畫風之中。而其之所以誕生的契機,則深受攝影技術及城市生活的影響,視覺(看)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被大幅地凸顯出來,感官感性開始獨立建構意義,有別於以往,故形成了傳統和現代的明顯區隔。而以西方繪畫的印象畫派為切入點,王教授在演講中也提到,中國的國畫在他看來,是沒有這種視覺現代性的轉向的。這一點引起了聽者的關注,故稍後的討論與提問時間,便圍繞在中、西視覺現代性的比較,以及如何看待「中國的視覺現代性」的問題上,展現此一議題的發展性,足供研究者開拓新的研究方向。
第二場演講即將於3月14日(四),14:30-16:30,假臺大文學院文19教室舉行,講題為「視覺現代性的形式特點與文化傳達」。王教授將從形式的角度切入,進一步闡述何謂「視覺現代性」,歡迎有興趣者前來聽講。
第二場演講即將於3月14日(四),14:30-16:30,假臺大文學院文19教室舉行,講題為「視覺現代性的形式特點與文化傳達」。王教授將從形式的角度切入,進一步闡述何謂「視覺現代性」,歡迎有興趣者前來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