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蘭《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新書出版
學術出版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24期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24期
2014-12-09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近期出版《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本書由桑梓蘭教授(密西根州立大學現代中國文學教授)所著,試圖從當代臺灣一路追溯至大陸民國時期乃至明清,完整爬梳現代中文女同志論述的譜系。
《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是華文世界首部研究中國女同性戀認同之形成的學術專書,作者桑梓蘭教授試圖建構現代中文中女同性戀的譜系,同時透過詳細地檢視帝國晚期、20世紀初現代中國、後毛澤東中國及20世紀末臺灣四個重要歷史時期中的「女女關係」,再現形式、論述轉變的宏大企圖。
《浮現中的女同性戀──現代中國的女同性愛欲》是華文世界首部研究中國女同性戀認同之形成的學術專書,作者桑梓蘭教授試圖建構現代中文中女同性戀的譜系,同時透過詳細地檢視帝國晚期、20世紀初現代中國、後毛澤東中國及20世紀末臺灣四個重要歷史時期中的「女女關係」,再現形式、論述轉變的宏大企圖。
本書第一部分重探了過去中國文學作品中的女女親密關係,並深入地分析、討論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第二部分揭示外來文化與民初中國本土文化之間的交匯,作者將當時知識分子對於女校學生之間的浪漫情誼、女同性愛以及性別認同等概念的論戰,與中國現代性的發展聯繫在一起。五四時期的女性更直接地參與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政治事務,突顯了女性浪漫關係和性關係的社會意義。第三部分從後毛澤東中國社會、文化變遷對女同性戀概念再次浮現的影響,深入剖析林白與陳染作品對女女愛欲關係的處理、「超性別意識」以及挑戰異性戀宰制的權威。最後,第四部分首先以解嚴後的臺灣在全球化浪潮下本土女同性戀認同的形成為題,探討女同性戀主體與女性主義運動在媒體化公共領域中的論戰,並透過探究邱妙津的《鱷魚手記》及與其同時期的女同性情慾小說,形塑當代臺灣女同性戀文學發展的簡史。
作者從當代臺灣,追溯到大陸民國時期乃至明清,完整爬梳現代中文女同志論述的譜系。紀大偉教授在本書導讀文章中認為:「《浮現中的女同性戀》進行多種整合的工作。……臺灣讀者可能尤其在乎的其中三種:一,中國和臺灣的整合;二,社會和文學的整合;三,歷史主義和跨歷史主義的整合。」本書重要貢獻之一,即其挑戰許多被理所當然化的常識,並耐心地提出理論化的答案。
作者桑梓蘭教授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密西根州立大學現代中國文學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性別研究、性史、現當代中國文學和電影、都市研究以及臺灣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