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技藝與身體美學: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析論》新書出版

學術出版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70期
2021-02-27
名人推薦

  伯軒對原住民議題的關心不完全放在某種人道意識或殖民論述的反省框架上,他保持了與原住民一定的距離。然而這樣一種保持距離的接近,是兩面不討好的事,軟、硬心腸都得具備。伯軒的論文,選擇「人學」(philosophy on man)的立場討論原住民漢語文學中「知識/姿勢」、「記憶/技藝」間相互作用的情況,等於將長久以來深埋在我心底的焦慮和盼望展露了出來,怎能不令我暢快! -- 孫大川(前監察院副院長、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每一個人都有記憶,卻不見得都能覺察記憶的韻味,因此,為了讓記憶的味道發酵,我們需要身體力行的技藝。技藝是什麼?伯軒闡述技藝作為一種知識、一門功夫,身體於是成為理解、感知與思考的場域。身體力行鍛鍊了技藝,族人也在這過程中承接了記憶;身體承載自身與環境的對話,作家藉此創造審美經驗的格局,對伯軒而言,這正是原住民族作家「成為自己」的重要方式。 -- 陳芷凡(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作者簡介 陳伯軒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著作]
  《文本多維:台灣當代散文的空間意識及其書寫型態》、《地方與人家:台灣當代散文析論》、《知識、技藝與身體美學: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析論》、《彳亍:陳伯軒散文集》。
 
目次
 
有距離的接近/孫大川
以記憶為名/陳芷凡
第一章 知識/姿勢與記憶/技藝的相互滲透
 逐漸拉遠的視距
 原住民如何被觀看?
 知識─技藝─身體
 可能的對話
第二章 部落內外:生活與現代知識的斷裂及連結
 前言
 知識與生活的出路/出入
 山海激盪:地方的召喚
 符號化知識的操作與遊戲
 現代知識的詮釋效用
 結語
第三章 番刀出鞘:部落技藝的鍛練與價值開顯
 前言
 技藝之知與技藝致知
 技藝以成人:自我教養的訓練活動
 與自然合拍:技藝的行動方向感
 次等的人:現代技術的濫用失宜
 巫術的文化安置:人文化與文學化
 結語
第四章 主體、身分與身體:身體知覺的復原與開展
 前言
 有身:身體的衰退與變異
 修身:身分與身體的相互定義
 無身:身體美學與價值效用
 結語
第五章 書寫的技藝/記憶:文學創作的獨立與遊戲
 前言
 書寫的實踐意義與知識的協成
 確立「創作美學」的問題
 返本以開新:活出文學到寫出文學
 語言、遊戲、批判力
 結語
第六章 「人」的文學:原住民文學的展演與表現
後記 如果距離也可以有意義
參考書目

※詳細書訊請參見博客來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