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8(二)「日本文學的東亞流行」(張文薰教授)演講側記&影片--(點選後頁面請下拉)

  • 2017-04-18
  • RulingDigital
 日本文學的東亞流行:張文薰教授演講側記

紀錄:徐大易(臺大人類系碩士)
日期:2017年4月18日

       談到日本流行文化在東亞的影響力,或許大多數人想到的第一個是日本動漫或遊戲在當代的跨地域性輸出。然而,張文薰教授指出,當代以前的「東亞」事實上較未被國家的界限和概念所侷限,反而更加展現出它的一體性。因此,在探討當代日本文學的東亞流行時,張文薰認為可以從更加廣泛的地域性概念來思考此一課題,而且也可以與東亞過去的歷史作對話。具體而論,研究中國古代史的日本學者西島定生便認為在亞洲的漢字圈內,東亞文化交流是立基於四大支柱之上,也就是漢字、儒學、佛教和律令(典章制度),並且主要是透過冊封的方式來建立中國與周邊地區之間的關係。舉例來說,中日混血的鄭成功便同時銘刻於台日兩地的傳統文化之中,但是卻發展出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相較於鄭在台灣被塑造成是護衛道統的延平郡王,甚至被供奉為能夠斬妖除魔的神祈,他在日本則被刻畫成一位孝順母親、富武士道精神的男性英雄。
 
       從這樣的跨地域性視角出發,張教授接著便聚焦於村上春樹文學在東亞的流行。儘管村上春樹在當代往往被看作是日本的代表性作家,然而張文薰教授指出他的小說卻是充滿了許多「非日本」的西方符號,例如男女飲食時常是以義大利麵、可口可樂、調酒等西
式料理為主,而村上本人也是出身於日本最早西化的城市神戶,而這種「去國族性」的特色正是村上春樹文學得以成功打入台灣、中國、韓國和香港等不同讀者市場的關鍵所在。但是另一方面,這些作品在進入不同文化脈絡之後往往也會演繹出許多與原本不同的意涵,例如以莫名的喪失和孤獨感為主題的《挪威的森林》便在台灣被視作是標榜「純愛」的故事,甚至成為台灣青年讀者想像和憧憬「日本文化」的來源。除此之外,他的小說也被邱妙津、駱以軍和賴香吟等台灣作家以不同的形式改寫、衍伸或引用於他們各自的文學作品之中。
 
       到了2000年之後,隨著日本動漫和電玩的興起,這兩者也逐漸成為日本新生代小說作品裡極為重要的要素,而過去的經典文學也可以重新改編為動漫作品。在此,日本漫畫《文豪野犬》便是根據每位作家的個性、身世和文學作品,將太宰治、中島敦、芥川龍之介和宮澤賢治等日本文豪改編為具有不同特異功能的漫畫人物。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漫畫所彰顯的許多文化特徵—不明確的時間設定、以國際化的港灣都市橫濱作為故事背景,以及將漢字挪用為神秘圖像符號的再現手法—皆模糊了東亞國家在當代的政治邊界。因此,張文薰教授認為這種去國族化的呈現方式一方面雖然可能被視為是對於東亞歷史的遺忘,一方面卻也可以使我們打破國家的界線去重新思考東亞文化交流的可能性,甚至是反思「亞洲共同體」在當代的意涵。

演講影片線上看 : 
 

活動照片 : 


(梅家玲教授開場)                          (張文薰教授演講)          (課堂演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