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地研究員李時雍】在地的知識,比較的視野: 侯氏家族獎學金研究員(2017-2018)記

學人動態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24期
2018-12-27
侯氏家族獎學金(Hou Family Fellows in Taiwan Studies)是設立於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一項計畫,每年度提供來自北美和臺灣的學者,於費正清中心從事臺灣相關主題的研究。台大台文所博士生李時雍以〈臺灣文學的野蠻論述〉為題,獲選2017至2018年度的訪問獎助,從事博士論文相關的研究觀察。

 
This is an image
在地的知識,比較的視野:侯氏家族獎學金研究員(2017-2018)記
 
李時雍(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侯氏家族獎學金(Hou Family Fellows in Taiwan Studies)是設立於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一項計畫,每年度提供來自北美和臺灣的學者,於費正清中心從事臺灣相關主題的研究。我係以「臺灣文學的野蠻論述」為題,參與了2017至2018年度的訪問工作,主要從事博士論文的撰寫。
  費正清中心提供給訪問的研究員相當完備的資源,除研究間等環境設備,也規劃有系列的講座、工作坊、彙整統合有亞洲研究相關的學術資訊,舉辦訪問學者之間的交流活動。
  我於九月學期開始之際抵達波士頓,旋即投入校園生活。在這一年中,主要圍繞個人的研究題目,廣泛參與哈佛校園內外各式學術活動。主要包括,其一,聆聽研究所課程,諸如東亞系王德威教授所主講當代文學與歷史、李潔教授講授的媒介文化與中國等課。其次,參與相關學術中心的講座,除費正清中心外,還包括哈佛燕京學社、馬辛德拉人文中心(Mahindra Humanities Center)、電影資料館(Harvard Film Archive)等。
  在我所關注的人文領域內,中國議題是目前許多研究單位聚焦的主題,以費正清中心為例,當年度便設有「Cr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China」為題的系列講座,又如我在這一年中,陸續觀看了《塑料王國》、《中國梵高》、《清水裡的刀子》等電影的放映座談會,各場都吸引了偌多觀眾聽眾前來。其次,也多有生態環境、原住民相關的講座、研討會。而我並特別對於電影感興趣,2018年初,人文中心所規劃的「諾頓講座」即邀請了法國新浪潮導演安妮.華達(Agnès Varda),及德國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等人主講。
  除此之外,哈佛大學內數十座圖書館與博物館、以至校際間所連結起的資源網絡,亦提供研究者悠遊與鑽研的空間。燕京圖書館收藏有亞洲研究最豐富的史料與書目,懷德納圖書館、法學圖書館等有讀書工作最靜謐的環境。
  以波士頓為立基之地,在個人的研究關注上,我展開了一年的閱讀和寫作計畫,這年之中,也曾前往加州UCLA聆聽其所舉辦「霧社」研討會,並曾於哈佛所舉辦環境和原住民主題的研討會、與辦於奧斯汀大學的北美臺灣研究年會上,宣讀相關寫作成果。如何在跨文化、跨語境的場合與他人溝通個人的研究,特別是臺灣文學相關的主題?是這段期間我反覆思考的事情;簡要地說,或許既要深入在地知識,同時開展比較性的視野,以邀請他人參與對話。
  波士頓是由諸所大學組成的一座城市,哈佛與MIT麻省理工學院比鄰在查爾斯河畔,河對岸,另有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與波士頓大學等重要學府,人文氣息濃厚,也展現在書店、影院、劇院等日常生活空間。我有幸在這樣的空間裡,專注學習和生活一年,收穫難以言盡,竭力面對臺灣文學諸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在遙遠的地方,思索著切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