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學校‧地域的學校》新書出版
學術出版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67期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電子報第67期
2020-07-28
台灣在日本帝國統治下所建立起來的近代學校體系,一方面是「帝國的學校」,作為統治的工具,為帝國培養適合殖民地統治的人民;同時,也是「地域的學校」,根植於地域社會,不僅是個人自我實踐乃至社會上升的階梯,也承載著台灣人追求知識與文明、自由與夢想的渴望。
從公學校到台北帝國大學,在日本殖民地時期所創設的學校,雖然為台灣社會近代化或工業化培養了重要人才;但是,這裡的近代化事實上與否定、破壞承繼自祖先的語言、歷史、文化兩者互為表裡。
如何將這些「帝國的學校」反轉為「地域的學校」,是台灣知識分子一百年來堅持的夢想。林茂生所說的,教育是要「讓每一個人從內在充分發展」,即使到現在也是重要的提醒。本書透過10篇論文,回顧日治時期台灣教育的歷史,期待和讀者一起重新思考近代教育的本質。
主要目次如下:
導論∕許佩賢
第一章 日治初期公學校的成立與地方社會∕許佩賢
一、前言
二、公學校設立時的經費問題(1898-1899)
三、學校與地方社會的仲介人:學務委員
四、學校的營運
(一)八芝蘭公學校
(二)大稻埕公學校
五、結論
第二章 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周婉窈
一、前言
二、「國語」教科書的起源及其概況
三、第三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的內容梗概
四、實學教育的「內地」淵源
五、國語讀本中的實學知識
六、國語讀本中的台灣鄉土教材
七、鄉土愛與國家愛
八、結語:關於近代教育、國家認同與台灣意識的一些觀察
第三章 蕃童教育所就學者增加的具體情況:以臺灣總督府的督促就學及其現實基礎為中心∕北村嘉惠著,郭婷玉譯
一、前言
二、就學率「上升」的實際狀況
(一)蕃童教育所的設置狀況
(二)學齡兒童、就學者、不就學者的概念
(三)畢業率的變遷
(四)中途退學的狀況
三、督促就學的辦法
(一)掌握不就學者
(二)督促出席的各種辦法
四、蕃童教育所的財政基礎
(一)教育所的預算與營運
(二)「教育振興之基礎」─附屬實習園
五、結論
第四章 總督政治與台灣本地地主資產階級:公立台中中學校設立問題(1912-1915年)∕若林正丈著,許佩賢譯
一、前言
二、台灣漢族本地地主資產階級及其教育要求
(一)台灣本地地主資產階級的形成
(二)中學校設立運動關係者的分析
(三)本地地主資產階級的教育要求
三、公立台中中學校設立的經緯及其背景
(一)設立之前的經緯
(二)總督府案決定的背景
四、結語
第五章 殖民地出現了大學!?∕吳密察
一、前言
二、殖民地台灣的學校教育之發展
三、台北帝國大學的成立
四、台北帝國大學之實際狀況
五、結語
第六章 學歷.女性.殖民地:從台北女子高等學院論日治時期女子高等教育問題∕洪郁如
一、前言
二、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設置之經緯
(一)近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特徵與「女子專門學校」
(二)殖民地社會變化與女子高等教育需求產生
(三)以日人為主體之設置請願運動
三、女子高等教育與殖民政治的關係
(一)教育資源分配之順位
(二)歐美派官僚的角色:以杉本良為中心
(三)「私立官營」的折衷形態
(四)專門學校升格問題
(五)中等教員資格與戰爭需求
四、殖民地女子高等教育的意義與影響
(一)女子高等教育的機會提供
(二)學歷的地位表徵功能
(三)「學院」教育之文化意義
五、結語
第七章 台南高等工業學校之誕生∕藤井康子著,郭婷玉譯
一、前言
二、接下來就是工業時代了:高等工業學校創設的社會背景
(一)從農業、商業轉向工業:產業政策的轉換
(二)高等教育機構的重新整編
三、為了讓工業興盛起來:台南高工創設之經緯
(一)設立的藍圖
(二)高等工業學校創設相關人士的想法
四、日本人為了日本人而設立的學校:台南高工的社會機能
五、結語
第八章 戰爭動員下的中等工業教育∕鄭麗玲
一、工業技術統制法規與產業因應之道
(一)戰爭動員法令
(二)政府組織改造與產業因應
二、國家總動員下工業學校的擴增
(一)州立工業學校
(二)專修工業學校、工業專修學校與商工專修學校
(三)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與私立工業學校
(四)《學校卒業者使用制限令》與學徒勤勞總動員
三、學生動員與就職關係
(一)1945年度台北工業學校動員統計
(二)官、軍、民、學聯繫的動員樣貌
四、結論
第九章 殖民教育與新社會領導階層之塑造∕吳文星
一、前言
二、殖民體制下之菁英教育
(一)殖民教育制度與菁英教育
(二)主要的菁英教育機關及其學生素質
三、留學教育與社會菁英
四、菁英教育接受者之家庭背景
五、社會領導階層學歷背景之變遷
六、結論
第十章 殖民地支配與近代教育:一個台灣知識分子的足跡∕駒込武著,許佩賢譯
一、前言
二、殖民教育與近代教育之間
(一)1900年代
(二)1910年代
(三)1920年代
三、殖民地支配與教育研究
四、出現在眼前的暴力
五、結語
【作者簡介】
許佩賢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長期從事教育史研究及教育史料蒐集整理工作。著有《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等書,並譯有《攻台戰記》、《攻台見聞》等重要史料及《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合譯)、《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合譯)及《「臺灣人的學校」之夢─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合譯)等重要學術著作。
周婉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歷史圖說》、《海行兮的年代》、《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少年臺灣史》等書。譯有《史家的技藝》,編有《台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合編)等書,以及〈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臺灣人形象〉、〈失落的道德世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修身教育之研究〉等多篇論文。
北村嘉惠
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教育學),現任北海道大學教育學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領域以教育史、台灣原住民近代史、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為主,著有《日本植民地下の台湾先住民教育史》、《帝国と学校》(合著),合編《内海忠司日記1928-1939─帝国日本の官僚と植民地台湾》、《内海忠司日記1940-1945─総力戦体制下の台湾と植民地官僚》及《論集現代日本の教育史 第6巻 戦争と教育》等書;並著有〈台湾先住民族の歴史経験と植民地戦争―ロシン.ワタンにおける「待機」〉、〈「新化公学校沿革誌」「新化農業補習学校沿革誌」―植民地台湾の教育史〉等多篇論文。
若林正丈
1949年出生,東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東京大學教授、早稻田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政治史與台灣近代史。著有《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等書。
吳密察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日本東京大學博士課程修了退學。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教授、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研究領域為台灣史、日本近代史。著有《台灣近代史研究》、《日本觀察》等書,及〈台湾史研究と公文書〉、〈臺灣總督府「土地調查事業(1898-1905)」的展開及其意義〉、〈「內地延長主義」與殖民地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啟動〉等多篇論文。
洪郁如
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現任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教授,專長領域為近現代台灣社會史及性別研究。著有《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合著有《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法的構造》、《モダンガールと植民地的近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帝国.資本.ジェンダー》;編著有《性別與權力》;論文散見於台灣及日本各學術期刊中;譯作包括《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合譯)。
藤井康子
日本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博士,現任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教育學、台灣史。著有《わが町にも学校を:植民地台湾の学校誘致運動と地域社会》及多篇論文;譯有〈転型不正義(Transitional Injustice)論〉(合譯)。
鄭麗玲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專長領域為歷史文化創意資產研究、台灣社會史、教育史、口述歷史。著有《臺北工業學校史料集:「臺灣日日新報」之報導(1911-1943年)》、《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從台北工業學校到台北工專(1912-1968)》等,發表多篇論文〈文化啓蒙と共学令が折り重なった衝擊─1922 年の学生抗爭事件〉、〈日治時期工業教育─以臺北工業學校為例〉、〈日治時期台灣小學生的考試地獄〉、〈脫殖民地學制與美援再殖民?─美援工職教育計畫下的台灣師大工教系與台北工專〉、〈戰爭動員下的中等工業學校教育(1938-1945)〉等。
吳文星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研究專長為日治時期台灣史、日本近代史、近代台灣學術與教育、近代台灣社會與文化。著有《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日據時期在臺「華僑」研究》等專書,以及〈東京帝國大學與臺灣「學術探檢」之展開〉、〈札幌農学校と台湾近代農学の展開─台湾總督府農事試験場を中心として─〉、〈日本統治下台湾における社会的リーダー階層と義務教育の實施—第一回台湾總督府評議會員の議論を中心に—〉、〈京都帝國大學與臺灣舊慣調查〉、〈台湾近代農業の主導者─藤根吉春について─〉等論文一百餘篇。
駒込武
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學博士,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近現代史及日本殖民地教育政策。近期關注英國宣教師在日治時期台灣與朝鮮展開教育活動的背景、其與當地民眾的互動情形,及與日本政府的外交關係。著有《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臺灣人的學校」之夢─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帝国と学校》(合編著)。
*詳細書訊請參考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網頁:http://press.ntu.edu.tw/index.php?act=book&refer=ntup_book01158
從公學校到台北帝國大學,在日本殖民地時期所創設的學校,雖然為台灣社會近代化或工業化培養了重要人才;但是,這裡的近代化事實上與否定、破壞承繼自祖先的語言、歷史、文化兩者互為表裡。
如何將這些「帝國的學校」反轉為「地域的學校」,是台灣知識分子一百年來堅持的夢想。林茂生所說的,教育是要「讓每一個人從內在充分發展」,即使到現在也是重要的提醒。本書透過10篇論文,回顧日治時期台灣教育的歷史,期待和讀者一起重新思考近代教育的本質。
主要目次如下:
導論∕許佩賢
第一章 日治初期公學校的成立與地方社會∕許佩賢
一、前言
二、公學校設立時的經費問題(1898-1899)
三、學校與地方社會的仲介人:學務委員
四、學校的營運
(一)八芝蘭公學校
(二)大稻埕公學校
五、結論
第二章 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周婉窈
一、前言
二、「國語」教科書的起源及其概況
三、第三期公學校國語教科書的內容梗概
四、實學教育的「內地」淵源
五、國語讀本中的實學知識
六、國語讀本中的台灣鄉土教材
七、鄉土愛與國家愛
八、結語:關於近代教育、國家認同與台灣意識的一些觀察
第三章 蕃童教育所就學者增加的具體情況:以臺灣總督府的督促就學及其現實基礎為中心∕北村嘉惠著,郭婷玉譯
一、前言
二、就學率「上升」的實際狀況
(一)蕃童教育所的設置狀況
(二)學齡兒童、就學者、不就學者的概念
(三)畢業率的變遷
(四)中途退學的狀況
三、督促就學的辦法
(一)掌握不就學者
(二)督促出席的各種辦法
四、蕃童教育所的財政基礎
(一)教育所的預算與營運
(二)「教育振興之基礎」─附屬實習園
五、結論
第四章 總督政治與台灣本地地主資產階級:公立台中中學校設立問題(1912-1915年)∕若林正丈著,許佩賢譯
一、前言
二、台灣漢族本地地主資產階級及其教育要求
(一)台灣本地地主資產階級的形成
(二)中學校設立運動關係者的分析
(三)本地地主資產階級的教育要求
三、公立台中中學校設立的經緯及其背景
(一)設立之前的經緯
(二)總督府案決定的背景
四、結語
第五章 殖民地出現了大學!?∕吳密察
一、前言
二、殖民地台灣的學校教育之發展
三、台北帝國大學的成立
四、台北帝國大學之實際狀況
五、結語
第六章 學歷.女性.殖民地:從台北女子高等學院論日治時期女子高等教育問題∕洪郁如
一、前言
二、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設置之經緯
(一)近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特徵與「女子專門學校」
(二)殖民地社會變化與女子高等教育需求產生
(三)以日人為主體之設置請願運動
三、女子高等教育與殖民政治的關係
(一)教育資源分配之順位
(二)歐美派官僚的角色:以杉本良為中心
(三)「私立官營」的折衷形態
(四)專門學校升格問題
(五)中等教員資格與戰爭需求
四、殖民地女子高等教育的意義與影響
(一)女子高等教育的機會提供
(二)學歷的地位表徵功能
(三)「學院」教育之文化意義
五、結語
第七章 台南高等工業學校之誕生∕藤井康子著,郭婷玉譯
一、前言
二、接下來就是工業時代了:高等工業學校創設的社會背景
(一)從農業、商業轉向工業:產業政策的轉換
(二)高等教育機構的重新整編
三、為了讓工業興盛起來:台南高工創設之經緯
(一)設立的藍圖
(二)高等工業學校創設相關人士的想法
四、日本人為了日本人而設立的學校:台南高工的社會機能
五、結語
第八章 戰爭動員下的中等工業教育∕鄭麗玲
一、工業技術統制法規與產業因應之道
(一)戰爭動員法令
(二)政府組織改造與產業因應
二、國家總動員下工業學校的擴增
(一)州立工業學校
(二)專修工業學校、工業專修學校與商工專修學校
(三)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與私立工業學校
(四)《學校卒業者使用制限令》與學徒勤勞總動員
三、學生動員與就職關係
(一)1945年度台北工業學校動員統計
(二)官、軍、民、學聯繫的動員樣貌
四、結論
第九章 殖民教育與新社會領導階層之塑造∕吳文星
一、前言
二、殖民體制下之菁英教育
(一)殖民教育制度與菁英教育
(二)主要的菁英教育機關及其學生素質
三、留學教育與社會菁英
四、菁英教育接受者之家庭背景
五、社會領導階層學歷背景之變遷
六、結論
第十章 殖民地支配與近代教育:一個台灣知識分子的足跡∕駒込武著,許佩賢譯
一、前言
二、殖民教育與近代教育之間
(一)1900年代
(二)1910年代
(三)1920年代
三、殖民地支配與教育研究
四、出現在眼前的暴力
五、結語
【作者簡介】
許佩賢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長期從事教育史研究及教育史料蒐集整理工作。著有《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等書,並譯有《攻台戰記》、《攻台見聞》等重要史料及《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合譯)、《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合譯)及《「臺灣人的學校」之夢─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合譯)等重要學術著作。
周婉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歷史圖說》、《海行兮的年代》、《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少年臺灣史》等書。譯有《史家的技藝》,編有《台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錄.索引》(合編)等書,以及〈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臺灣人形象〉、〈失落的道德世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修身教育之研究〉等多篇論文。
北村嘉惠
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博士(教育學),現任北海道大學教育學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領域以教育史、台灣原住民近代史、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為主,著有《日本植民地下の台湾先住民教育史》、《帝国と学校》(合著),合編《内海忠司日記1928-1939─帝国日本の官僚と植民地台湾》、《内海忠司日記1940-1945─総力戦体制下の台湾と植民地官僚》及《論集現代日本の教育史 第6巻 戦争と教育》等書;並著有〈台湾先住民族の歴史経験と植民地戦争―ロシン.ワタンにおける「待機」〉、〈「新化公学校沿革誌」「新化農業補習学校沿革誌」―植民地台湾の教育史〉等多篇論文。
若林正丈
1949年出生,東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東京大學教授、早稻田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政治史與台灣近代史。著有《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等書。
吳密察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日本東京大學博士課程修了退學。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教授、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研究領域為台灣史、日本近代史。著有《台灣近代史研究》、《日本觀察》等書,及〈台湾史研究と公文書〉、〈臺灣總督府「土地調查事業(1898-1905)」的展開及其意義〉、〈「內地延長主義」與殖民地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啟動〉等多篇論文。
洪郁如
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現任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社會學研究科教授,專長領域為近現代台灣社會史及性別研究。著有《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合著有《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法的構造》、《モダンガールと植民地的近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帝国.資本.ジェンダー》;編著有《性別與權力》;論文散見於台灣及日本各學術期刊中;譯作包括《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合譯)。
藤井康子
日本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博士,現任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教育學、台灣史。著有《わが町にも学校を:植民地台湾の学校誘致運動と地域社会》及多篇論文;譯有〈転型不正義(Transitional Injustice)論〉(合譯)。
鄭麗玲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專長領域為歷史文化創意資產研究、台灣社會史、教育史、口述歷史。著有《臺北工業學校史料集:「臺灣日日新報」之報導(1911-1943年)》、《台灣第一所工業學校─從台北工業學校到台北工專(1912-1968)》等,發表多篇論文〈文化啓蒙と共学令が折り重なった衝擊─1922 年の学生抗爭事件〉、〈日治時期工業教育─以臺北工業學校為例〉、〈日治時期台灣小學生的考試地獄〉、〈脫殖民地學制與美援再殖民?─美援工職教育計畫下的台灣師大工教系與台北工專〉、〈戰爭動員下的中等工業學校教育(1938-1945)〉等。
吳文星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研究專長為日治時期台灣史、日本近代史、近代台灣學術與教育、近代台灣社會與文化。著有《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日據時期在臺「華僑」研究》等專書,以及〈東京帝國大學與臺灣「學術探檢」之展開〉、〈札幌農学校と台湾近代農学の展開─台湾總督府農事試験場を中心として─〉、〈日本統治下台湾における社会的リーダー階層と義務教育の實施—第一回台湾總督府評議會員の議論を中心に—〉、〈京都帝國大學與臺灣舊慣調查〉、〈台湾近代農業の主導者─藤根吉春について─〉等論文一百餘篇。
駒込武
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學博士,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近現代史及日本殖民地教育政策。近期關注英國宣教師在日治時期台灣與朝鮮展開教育活動的背景、其與當地民眾的互動情形,及與日本政府的外交關係。著有《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臺灣人的學校」之夢─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帝国と学校》(合編著)。
*詳細書訊請參考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網頁:http://press.ntu.edu.tw/index.php?act=book&refer=ntup_book01158